作者:迈睿科技日期:2023-03-22 21:53:45
人体存在是智能家居行业比较火的一个概念,本文从原理上深入分析其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有客户经常会问枫叶有没有人体存在探测器,或者人家市场上都有这样的探测器,比如什么什么品牌就有,并且灵敏度超级强,可以识别人体呼吸,心跳,肠蠕动等,并且价格只有几百块钱。首先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这是骗人的,不信你们买回来试试,人睡着了,或者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看书,看电脑或者手机,看看到底会不会探测到有人存在。
其实要实现判断人体存在属于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需要借助多项技术才能实现,实现的难度非同小可。生命探测仪,就是专门检测是否有生命存在,当然可以用来探测人体存在。如果一个探测器就能实现人体存在那还要生命探测仪干啥?要判断活人存在,从原理上实现的途径有:
1、红外探测
任何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都会产生红外辐射,人体也是天然的红外辐射源。但人体的红外辐射特性与周围环境的红外辐射特性不同,红外生命探测仪就是利用它们之间的差别,以成像的方式把要搜索的目标与背景分开。人体的红外辐射能量较集中的中心波长为9.4μm,人体皮肤的红外辐射范围为3~50μm,其中8~14μm占全部人体辐射能量的46%,这个波长是设计人体红外探测仪的重要的技术参数。红外生命探测仪探测出目标人体的热量,光学系统将接收到的人体热辐射能量聚焦在红外传感器上后转变成电信号,处理后经监视器显示红外热像图,从而确定目标位置。
安防系统中的红外探测器就是用这个原理,但是红外探测器的识别是由前提的,识别对象必须要发生位置移动,才能产生不同的红外光信号进入探测器,从而判断是否有生命存在。如果目标没有任何移动,探测器是无法确定是否有人存在的。
2、音频探测
音频探测技术应用了声波及震动波的原理,采用先进的微电子处理器和声音/振动传感器,进行全方位的振动信息收集,可探测以空气为载体的各种声波和以其它媒体为载体的振动,并将非目标的噪音波和其它背景干扰波过滤,进而迅速确定被困者的位置。高灵敏度的音频探测仪采用两级放大技术,探头内置频率放大器,接收频率范围为1~4000Hz,主机收到目标信号后再次升级放大。这样,它通过探测地下微弱的诸如被困者呻吟、呼喊、爬动、敲打等产生的音频声波和振动波,就可以判断生命是否存在。
3、光学探测
又被称作“蛇眼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光反射进行生命探测的仪器。仪器的主体非常柔韧,像通下水道用的蛇皮管,能在瓦砾中自由扭动。仪器前面有细小的探头,可深入极微小的缝隙探测,类似摄像仪器,将信息传送回来,救援人员利用观察器就可以把瓦砾深处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
4、声波振动探测
声波振动生命探测仪寻找生命靠的是识别被困者发出的声音。这种仪器有3至6个“耳朵”——振动传感器,它能根据各个“耳朵”听到声音先后的微小差异,采用逼近法来判断幸存者的具体位置。说话的声音对它来说最容易识别,因为设计者充分研究了人的发声频率。如果幸存者已经不能说话,只要用手指轻轻敲击发出微小的声响,也能够被它听到。即使被埋在一块相当严实的大面积水泥楼板下,只要心脏还有微弱的跳动,探测仪也能探测出来。
5、雷达探测
雷达生命探测仪是融合雷达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于一体的生命探测设备。它主要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原理制成,通过检测人体生命活动所引起的各种微动,从这些微动中得到呼吸、心跳的有关信息,从而辨识有无生命。超宽谱雷达生命探测仪用于震区生命探测具有穿透力强、作用距离精确、抗干扰能力强、多目标探测能力强、探测灵敏度高等优点,探测距离可达30~50m,穿透实体砖墙厚度可达2m以上,可隔着几间房探测到人,并具有人体自动识别功能,在生命探测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雷达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生命探测技术,与红外、音频方式相比更精准,因此成为研究的热点,它主动探测的方式使其不易受到温度、湿度、噪音、现场地形等因素的影响,电磁信号连续发射机制更增加了其区域性侦测的功能。但是雷达生命探测仪的造价很高,要借助强大的平台软件和前端设备,造价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如果是静止的人体,比如睡觉,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比如用于老人看护,这样的使用场景,只能借助雷达技术去实现,雷达技术的成本会很高,一台雷达生命探测仪还要依靠后台软件,目前市场上的几百块钱的探测器只是一个噱头,想借助当前智能家居领域顺风车捞一桶金,究其本质实际上是微波探测器或者微波加红外探测器而已,最多是把灵敏度调高了,但是灵敏度调高会增加很多误触发的可能,提醒大家避免受骗。
另外市场上有一些红外探测器,把灵敏度调高,在内部逻辑上做一个延时,并且在延时内又触发后再对这个延时顺延,然后就吹牛说是人体存在探测器,请大家看清本质,不要上当受骗。可以肯定告诉大家,千把块钱的探测器肯定是做不到人体存在探测的,以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针对智能家居的人体存在应用需求,推荐用红外探测器通过安防系统接入到中控系统,通过对中控的编程实现,在收到探测器触发的时候启动一个延时,当在延时内又接到一个触发信号的时候,将上次的延时顺延保持下去,这样也就在逻辑上实现了一个保持信号,用这个信号去控制灯光或者其他动作。实际上红外这种方式可能效果并不好,比如有人睡觉或者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如上厕所)等情况,这个动作的保持时间已经超过了中控编程的延时时间,中控没有收到触发信号,将会认为没有人存在。在实际应用中,保守估计能实现50%的理想效果,这也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做法。